html模版22000件檔案 留住北京往事
北京市檔案館在第九屆“檔案館”日活動期間,再次開放瞭新中國成立後檔案2.2萬多件,涉及市委辦公廳、市文化局、市民政局等12個單位,大部分是形成於1947至1987年的檔案。這些檔案從各個側面反映瞭北京社會發展、變遷的歷史軌跡。市民可以通過查閱這些檔案,瞭解北京往事,找到歲月中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群體記憶。



檔案亮點1



時間:上世紀50年代



關鍵詞:人造衛星



慶祝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



1957年,在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之際,蘇聯成功地發射瞭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。



在此次開放檔案中,有一份題名為“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科學小報組關於慶祝10月革命40周年期間進行的宣傳工作總結”。從這份檔案中可以看到,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,是一件在世界范圍內,在政治上和科技上都意義重大的事件,中國政府給予瞭大力的宣傳。這一重大成就對中國的航天事業也影響深遠。檔案中介紹瞭當時中國科技界在宣傳方面不遺餘力,做瞭很多啟蒙性、科普性的工作,也喚起瞭普通民眾對科技的廣泛熱情。



公開資料顯示,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。它的本體是一隻用鋁合金做成的圓球,直徑58厘米,重83.6公斤。圓球外面附著4根彈簧鞭狀天線,衛星內部裝有兩臺無線電發射機。這顆衛星由一支三級運載火箭發射。衛星在天空中運行瞭92天,繞地球約1400圈,行程6000萬公裡,於1958年1月4日隕落。為瞭紀念人類進入宇宙空間的偉大時刻,蘇聯在莫斯科列寧山上建立瞭一座紀念碑,碑頂安置著這個人造天體的復制品。

檔案亮點2

時間:上世紀60年代

關鍵詞:勞動光榮

清河毛紡廠原為皇宮提供佈料

上世紀60年代,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。這一時期的檔案,很多內容與鼓勵勞動,大力發展生產有關。來自北京市農業機械局的一份檔案,題名為:“懷柔縣城關公社機械管理站1960年關於實行雙包一獎辦法的情況介紹。”

在這件檔案中,記述瞭1960年,懷柔縣城關公社機械管理站經過兩年的摸索,決定通過變革,改變過去的“缺乏管理”“缺乏計劃”“物料消耗沒有定額”“機車效率低”的局面,采用激勵機制促進生產,大力推行“雙包一獎”的激勵機制。“雙包一獎”,就是“包任務、包指標、按月評比發獎”。這種工作模式,提升瞭生產效率,最終超額完成瞭春耕作業任務。

還有一件檔案,題名為“1964年北京清河毛紡織廠對外賓的介紹材料”。這是一份記載瞭向外賓介紹百年老廠淵源歷史的檔案材料,反映瞭新中國對勞動者的尊重,讓百年老店重現榮光。

檔案介紹,北京北部的海淀區清河鎮的清河毛紡廠,在上個世紀初由滿清政府的陸軍部籌辦,先後經過軍閥、日偽、國民黨統治等多個歷史時期,起起伏伏,慘淡經營;建國之後,從一傢為皇宮提供佈料的廠子,經過改造變成瞭為人民服務的國營工廠,煥發瞭新的青春,並一直經營到現在。檔案顯示,上世紀60年代紡織廠的產品種類繁多,職工福利待遇比較好。

檔案亮點3

時間:上世紀50年代

關鍵詞:烈士評定

民國名將蔡鍔被評定為烈士

新中國成立後,從中央到地方,民政部門開始評定烈士及烈屬,頒發相關證件,並進行撫恤工作。有這樣一份檔案,題名為:“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、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關於蔡鍔病故、遺屬蔡瑞申請烈屬證明的來往函+第一區公所的介紹信”。通過這件檔案,我們可以看到民國名將蔡鍔將軍被人民政府認定為烈士的經過。

檔案介紹,1951年,蔡鍔先生之子致函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,表示其先父在雲南起義,反袁世凱殉國,請求發給烈屬憑證。中央人民政府經過調查認定,蔡鍔將軍為革命烈士,其後代蔡瑞可稱為烈屬,據此給北京市民政局發函要求落實。

據歷史記載,蔡鍔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。他一生中做瞭兩件大事: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瞭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;另一件是積極參加瞭反對袁世凱稱帝、維護民兒童滴雞精推薦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。

袁世凱死後,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,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。但是,這時蔡鍔的喉癌已經惡化,他草草處理瞭川省善後事宜,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病。1916年11月8日上午,終因醫治無效,病逝於日本福岡,年僅34歲。1917年4月12日,蔡鍔魂歸故裡,北洋滴雞精比較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,蔡鍔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“國葬第一人”。

檔案亮點4

時間:上世紀70年代

關鍵詞:票房冠軍

《保密局的槍聲》成票房冠兒童雞精推薦

如今,電影市場異常火爆,每年都會有春節、國慶等多個熱門檔期。在這些日子裡,眾多國產和進口大片就會展開鏖戰,爭奪票房冠軍。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北京,人民群眾對精神食糧無比渴望。這時,一部國產大片橫空出世,它就是1979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《保密局的槍聲》。

來自北京市文化局的一份檔案顯示,政府部門對這部電影也是高度重視。這份檔案題名: “1979年《文化工作簡報》(第8期)——改進影片的發行放映工作上映《保密局的槍聲》收到良好效果。”

電影《保密局的槍聲》講述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,在白色恐怖彌漫的上海,我黨偵查員劉嘯塵,在打入國民黨軍統保密局特務組後,經歷瞭叛徒出賣、敵人試探等復雜情況,與敵鬥智鬥勇,最終完成任務、全身而退的諜戰故事。

這部影片情節曲折、扣人心弦,引人入勝。檔案顯示,從1979年6月17日至30日,共放映2666場,觀眾達2310483人次,收獲瞭1800多萬的票房,這在建國以來的首都是空前的,並最終獲評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。我們可以想象,以當時的購買力水平,1800多萬票房,可絕不輸現在那些票房十幾億的電影呢。

檔案還透露瞭一些幕後宣傳、推廣的細節。比如準備同檔期上映的《審妻》、《舞臺姐妹》、《女駙馬》等影片暫時撤下,紛紛為《保密局的槍聲》讓路。在宣傳方面還使用瞭一些新手段,市電影公司在西單路口設置瞭一個寬4米、高2.5米的大畫牌。還打破常規,提前一周發報紙預告,前後刊登兩次帶圖預告。

■記者手記

留住群體記憶期待更好發展

檔案古已有之,主要指由官方機構、半官方機構、非官方機構以及一定的個人、傢庭和傢族形成的。

我國古代的檔案,在各個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。商代稱為“冊”,周代叫做“中”,秦漢稱作“典籍”,漢魏以後謂之“文書”、“文案”、“案牘”、“案卷”、“簿書”,清代以後多一直沿用“檔案”這個名字瞭。

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檔案,出生記錄、工作記錄、個人日記等等,這些檔案留存著我們的個人記憶。而我們要去檔案館查詢的檔案,大多由官方整理完成,每一份檔案都與很多人相關,因此可以說是群體記憶。

個人檔案記錄著某個人的成長記錄,而政府檔案則記載著社會的發展變遷。保存好這些檔案,不僅僅是留住瞭我們共同的記憶,更有助於從以往的決策中總結經驗,使社會更好地發展。

北京市檔案館查閱辦法

查檔時間: 雞精禮盒

星期一至星期五(9:15-17:15),節假日查檔者可以提前與利用處預約,預約電話67640609。

查檔手續:

1.利用開放檔案,我國組織和公民須持有介紹信或者身份證、工作證等合法證明。外國組織和個人須持有我國有關主管部門或接待單位介紹信,並經市檔案館同意。

2.利用未開放檔案,我國組織和公民須持有本單位介紹信,特殊檔案執行市檔案館有關規定。

本版撰文

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燕窩推薦
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環球網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p102l6p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